一、院校介绍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后文简称为“复旦”和“上交”)都是坐落于上海的百年老校。
图1. 复旦及上交院校演变史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分别为复旦公学和南洋公学。
复旦在2000年合并了上海医科大学,上交在2005年合并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一步扩大了院校的学科建设。
图2. 复旦与华科近5年校友会排名数据来源:校友会近五年,复旦大学的校友会排名一直高于上交。
2.1 上交获评学科比复旦丰富,但是两校A类学科数量相近表1. 复旦与上交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复旦获评C-及以上的学科有37个,而上交则有50个。
上交或评的学科数量虽然大于复旦,但是两校的顶级学科质量相当。
2.2 复旦人文社科较强、上交工学较强表2. 复旦与上交A类学科分布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注:A类学科为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评级结果为A-及以上的学科复旦A类学科中人文社科类学科最多,上交A类学科中工学学科最多。
两校的学科布局存在显著差异,复旦偏文而上交偏工。
图3. 两校A类学科展示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注:A类学科为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评级结果为A-及以上的学科复旦与上交的A类学科存在一定的重合,重合的学科多为理学和医学。
两校在理学和医学上的实力都很强,对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的考生无论选择了复旦和上交中的哪一所院校都能有不错的发展。
复旦独有A类学科多为人文社科类,而上交独有的A类学科多为工学。
因此对人文社科感兴趣的考生建议填报复旦,对工学感兴趣的考生建议填报上交。
三、科研与论文表现3.1 上交的科研经费更高、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表3. 复旦与上交科研经费及技术转让收入指标(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校友会表4. 复旦与上交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数据来源:院校上交的科研经费比复旦高22%,技术转让收入比复旦高58%。
上交的工科强于复旦,复旦的人文社科强于上交。
上交拥有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所需的科研经费更高,能带来的科研成果也更多,因此上交的科研经费和技术转让收入都要高于复旦。
3.2 复旦高水平论文表现强于上交表5. 复旦与上交高水平论文表现数据来源:校友会注:1. CNS论文数代表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2.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复旦的CNS论文数超过上交。
四、特色专业与师资力量4.1 上交工学类国家特色专业远胜复旦表6. 复旦与上交国家特色专业数据来源:院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国家特色专业要比复旦大学丰富,这是由于上交开设了多门工学类国家特色专业。
而复旦的理学类国家级特色专业要多于上交,国家特色专业的评选与两校的学科发展方向相关。
4.2 上交的师生规模更大,但复旦师生比更高表7. 复旦与上交师生信息数据来源:院校上交的师生规模更大,上交学生比复旦要多39%,教学人员比复旦要多7%,但是复旦的师生比更高。
从师生比的角度来说,复旦的师资力量并不输上交。
两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数量相同,但是上交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要远超复旦,因此上交在工学上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要比复旦高。
复旦和上交作为我国排名靠前的研究型大学,更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两校研究生在校人数均高于本专科在校人数,复旦的研究生占比为60%,上交为65%。
另外两校都招收了较多的留学生,说明复旦上交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五、校友捐赠与社会捐赠复旦校友捐赠远超上交,但是两校的社会捐赠相近。
表8. 复旦与上交捐赠财富指标(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校友会复旦的校友捐赠远超上交,复旦的校友总财富超过上交校友总财富的两倍。
复旦和上交的社会捐赠相差不大,说明两校的社会认可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上交的工科实力雄厚,能为“中国制造2050”等计划的实现优质的人力资源,因此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并不输复旦。
尽管两校在各个省份的文科普通批招生计划存在巨大差异,但是复旦在多个省份的录取最低分仍要高于上交。
七、就业与升学7.1 两校本科升学率均高于65%,但复旦保研率更高图4. 2018年复旦与上交本科毕业生升学占比 数据来源: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作为我国的顶尖高校,复旦和上交的学子在个人学术发展上有更高的追求。
根据各校公示的2018年推免生全名单,复旦国(境)内升学的保研率高达96%,而上交的保研率为83%。
7.2 美国是两校毕业生最青睐的留学国家图5. 2018年复旦与上交留学去向占比数据来源: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上交和复旦选择留学的毕业生中,均有半数选择了美国留学。
这是因为复旦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占比要高于上交,而英国和中国香港的金融产业较为发达,对应的教育水平也不输美国。
7.3 复旦进外企的比例更高,上交进国企的比例更高图6. 2018年复旦与上交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数据来源: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位于上海高校的毕业生选择三资企业的比例通常会高于同层次的其它地区院校。
复旦和上交本科毕业生进入三资企业的人数占比均高于20%(浙江大学这一占比仅为10.37%)。
复旦毕业生选择三资企业的比例显著高于上交,说明复旦的毕业生比上交更倾向于在三资企业就职。
上交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占比较高,而国企在面向应届生招聘时会开设更多的相关岗位。
7.4 近7成复旦上交毕业生选择留沪就业图7. 2018年复旦与上交毕业生(本科及研究生)就业地区占比数据来源: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发展前景较好,因此两校都有近7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就业。
北京的落户难度大、房价高,因此选择去北京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较小,而华为、腾讯等位于深圳的科技公司能吸引大量的复旦上交毕业生。
7.5 华为成两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公司表12. 2018年复旦与上交毕业生(本科及研究生)就业人数前十公司数据来源: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华为、上汽、腾讯以及中兴都是两校毕业生十分青睐的公司。
而复旦的金融相关类专业较强,因此有更多的毕业生去往四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